第二層次
  凡事以行代之,以正道、正念之行取代慣惡性。以“三殘篇”為鸞偈 (264),不為外境所牽。悟及身軀乃護魂之用,五蘊為護體之用。放棄身享、戀塵之念。(300, 301)
  二層次以圓融為主,要求心胸寬廣,心中絕無我敵,喜惡皆能容之。圓融之條件,是革除自我。善惡共存是二層德修中之重要理論。對事物不執於善惡,然須明白事物中 之善惡共存,而取其善,離其惡。(300, 301)
  二層是以理性克制消除慣惡性之重要階段。思維斗爭十分激烈。故稱之為苦修。(397)
  第三層次
  此層次已進入道修。擺脫慣惡所控,五蘊不受外境所牽。自我內心須清除私我痌瘝。此層次身心已感平靜,明明德。已無私執掛礙,無我私慾,一切返樸歸真。 進入此層次,已可意會何謂逍遙。(300, 301)
  入第三層次德修與靜修日漸歸一而為性命雙修,師聖喻此層云:
  苦去甘來,龍騰虛空,鳳鳴鸞嘯。太和沖融,冥冥不覺,相對消融。雖居龜舍,防御其中,漸建元靈。五行消融,天地人融,四海三界,都稱一通百通。(404)
  入此境,對虛無實有、道本虛空之境有所體悟。
  一二三層次之修行須德理輔導,為有覺層次,雖魂平,然初轉之三靈須提煉其純。四層以後之層次稱不覺層,步入者已無私我雜念,也非文詞語言可表達, 唯正光之可使(火是)然,此時人雖為肉體,然已神人合一。(300, 301)
 
回返目錄頁 回返目錄頁     回返上一頁 
Copyright © 2003 Che Hoon Khor. All Rights Reserved
and Designed by HN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