玆科藝通訊年代,人之絕頂聰智勝乎古人,而莫有不及,然對生命之綱要領會且不如是。皆因何理?老夫進言一二略為參考:德門慈善為本,推崇立德立善、修心養性,合乎普天下人參研。
十章八則乃修身戒律,以規範正常生息。先從心不作壞事起,遵戒律則行為不會失當,從而心念能得平靜,久而習之、戒之而成自然,漸能使身心安定,精神統一,而產定力。處事待人平靜
不燥,漸能觀諸事緣生亦緣滅以定,那智慧就油然而生。來此門闕,皆得賜教於諸師聖真,再從中補己之短而得靈修之昇華,從淺入深,再深入微。十章八則之修無異戒定慧之法。如能漸層
而入,靈慧提昇後,必對世間諸事法相無常,觀之有更深層的見地,而能在生活上自我處理善妥,豈不樂哉!
大多數俗見,以為章則戒律枷鎖,令士農工商從業難進,此乃人之絕聰誤算,以為章則背袱而步步難行。孰不知人無戒律,如大道失其德軌,豈能有更大之作為乎?故莫以背袱包裹視之。因
凡背重者必難行遠路,更莫言回歸大道,當下氣已上下不接,有何能耐自稱德生,闡揚德理?如有言中者,望到每期靜修課上多多習靜,由淺入深,由深入微,身強體壯,大任可望,何樂而
不為。玆以淺見,望諸生共參,內外雙修,士農工商皆合適。
(鬼谷先師降諭399鸞)
|